|
|
|
肠造口并发症的处理-k8凯发据统计,我国现有永久性结患者100万,每年约10万人接受肠造口术。施行肠造口手术后,因护理不当会引起诸多的肠造口,给患者生活中带来许多不便,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造口”的管理,预防与解决造口并发症,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肠造口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肠造口出血:肠造口出血通常在术后4 8 h~7 2 h内发生, 多数是肠造口粘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也有因为肠黏膜血运较丰富,受硬物或摩擦等刺激易引起渗血。大量的出血则可能由于小动脉未或线脱落而导致。 护理措施:( 1 ) 用 1 :1000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湿敷或云南白药粉外敷在造口肠管, 即达到了很好的止血效果。( 2 ) 活动性出血时,缝扎止血。( 3)黏膜摩擦出血时,护肤粉喷洒压迫止血。( 4 ) 清洁造口时,应使用盐水棉球擦拭, 动作要轻柔,避免用粗糙的纸巾。 造口狭窄表现为造口皮肤开口细小,难以看见粘膜,或造口开口正常,但指诊时肠管周围组织紧缩,手指难以进入。造口发生狭窄后,排泄物排空不畅,粪便变细,严重者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 护理措施:(1)手指扩张法:深度2~3cm,保留5~10分钟,依次小指,食指,大拇指。忌用锐器扩张。(2)减少粗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3)高风险可行预防性造口扩张。 造口回缩造口平齐或低于皮肤表面,排泄物容易外泄,造口周围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1)回肠造口使用 腰带,抬高造口基地部,便于排泄物收集。(2)使用护肤粉防漏膏,避免皮肤受到排泄物的。(3)造口科采用灌洗的方法(4)过渡肥胖者减轻体重。(5)必要时手指扩张防止狭窄。 造口水肿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造口隆起,肿胀和紧绷。呈淡红色,半透明,质地紧,可引起便秘。 护理措施:(1)轻度水肿注意卧床休息即可。(2)严重水肿用50%硫酸镁或3%氯化钠湿敷,每天3次,改用两件式造口袋。(3)术后早期造口底板的内圈要稍大。(4)腹带使用时不能太紧。造口不应扎在腹带内。(5)密切观察粘膜颜色,避免缺血坏死。 造口脱垂是指造口肠袢经造口处突出体外,突出长度不等以袢式造口多见,突出的肠管可见水肿,出血,溃疡,嵌顿等症状。 护理措施:(1)选用一件式造口袋,造口袋大小以能容纳脱垂的肠管为准,底板剪裁大小以突出的肠管最大直径为准。(2)袢式造口远端脱垂,回纳后用奶嘴塞住造口,固定于底板上。(3)造口者,排空排泄物后采用腹带或束裤固定。(4)避免剧烈活动。(5)肠管粘膜有糜烂,坏死,或伴有旁疝者需手术。 肠管坏死:这是一种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发生在术后2 4~4 8 h,与手术损伤结肠边缘动脉、 肠管牵拉过度、 压迫血管、开口太小或缝合过紧有关。 护理措施:需密切观察造口黏膜色泽,注意颜色有无变暗、发紫,黑色并有恶臭分泌物时,说明血运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早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坏死的黏膜自行脱落,生长出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后愈合, 必要时, 清除坏死组织,局部引流,应用。 造口皮肤粘膜分离指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形成伤口。常发生于术后早期。可分为部分分离和完全分离,浅层分离和深层分离。 护理措施:(1)清洗伤口后评估。(2)逐步去除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3)部分,浅层分离者,创面使用护肤粉,防漏膏,再贴造口袋。(4)完全,深层分离者,伤口使用藻酸盐敷料填充。(5)有回缩者使用凸面底板腰带。(6)避免腹内压增高。(7)造口底板2天更换一次,渗出多是每日更换。(8)伤口愈合后定期手指扩张。 “造口”周围如何处理? 造口旁疝是由于一部分肠管经由静脉缺口穿孔至皮下组织,形成造口旁肿块。 护理措施:(1)定期自查造口两侧腹部是否对称。(2)使用造口腹带。(3)控制慢性。(4)避免过度肥胖或消瘦。(5)限制剧烈活动及抬举重物。(6)有嵌顿,绞窄,梗阻穿孔需手术。 粪水性皮炎是指造口周围皮肤经常接触处皮肤发红,表皮破溃,渗液多,常伴有疼痛,造口袋渗漏。 护理措施:(1)提倡造口定位。(2)造口回缩者使用。(3)底板内圈大小裁剪合适。(4)使用护肤粉,防漏膏,皮肤保护膜。(5)造口袋黏贴后保持体位10~15分钟,必要时手掌加温。(6)底板使用不超过7天。 过敏性皮炎常常变现为过敏源接触的部位皮肤红疹及水泡,搔痒烧灼感;造口袋渗漏。 护理措施:(1)询问过敏史,明确过敏源。(2)更换造口护理用品品牌。(3)局部使用类固醇药膏,保留15~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擦干后贴造口袋。(4)必要时口服抗组胺类药物。(5)严重过敏者转诊皮肤科。 上一篇儿童造口饮食指南下一篇膀胱癌患者应该如何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