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冠疫情凸显重症医学价值和发展短板-k8凯发日前,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康焰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对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进一步凸显了重症医学的救治价值。在类似的公共事件中,重症患者和伤员的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说是核心指标。我们整体的救治水平到底怎样,其实一个指标就是看能挽回多少生命,而重症医学就是针对最急危的重症人群。 抗疫中,大众应该经常在媒体上看到“重症救治资源前移”的概念,为什么要前移?这也是多年来,在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大家逐渐总结、积累出的经验,即对器官功能的监测、干预进行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在器官功能损伤的萌芽状态,我们就把损伤阻断,那么之后就不太容易官功能损伤。 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死亡率最初是比较高的,当重症资源介入后,死亡率急剧下降。有了前期的经验,后续面对其他地区的散发情况,重症医学在第一时间就参与救治,因此在武汉之后的多地救治中,我们大量的精力是预防患者不出现重症,有力地将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提升上去。 在对抗疫情的过程中,重症医学在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专业队伍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短板。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们的监测、支持设备越来越好,种类也越来越繁多,可靠性、精准性都越来越高,但是如何合理、科学地应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很考验团队的能力。 在这次抗疫中,体外人工膜肺ecmo备受关注,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救命,但它对团队的要求很高——患者是不是真的适合和需要用ecmo?上了ecmo,支持心肺后,还包括肾脏、感染、营养、体液治疗等一系列综合工作,团队是否有能力管理?如果没有一个专业水准很高的团队,上了ecmo之后患者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设备本身也会带来凝血等众多问题,如果有任何一个并发症控制不好,都会给病人带来灭顶之灾。好的技术,一定要依赖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才能运转。 所幸,重症医学已经获得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包括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内的一系列举措都被提上了日程,相信由此重症人才的培养能够进入快车道,这对重症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很有力地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