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销售咨询

027-82302765

文章
  • 文章
搜索
k8凯发-凯发k8官网 >> 客户关爱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 一文探索2022年医疗赛道的变革与机遇

一文探索2022年医疗赛道的变革与机遇-k8凯发

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医疗健康产业毋庸置疑是“焦点”是“宠儿”。



从数据上看,动脉网发布的《2021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3591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创新历史新高,达1271亿美元(约81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0%;融资事件也增加3052起,同比增长约63%。不仅数量在增长,2021年q1还创下了约337亿美元(2173亿人民币)的单季度融资新高。由此可见,一级市场的资本对于医疗健康赛道的狂热。


再看市场风向,有关新冠病毒、疫苗、治疗药物等产品研发和上市的报道接连不断,成为贯穿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展望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风向会发生哪些变化?各细分赛道呈现哪些机会?资本“下 注”之时候更看好企业的哪些特质?医疗健康行业留给创业者的机会还有哪些?


钛媒体app记者通过与业内多位投资人士进行对话,探索2022年医疗赛道的变革与机遇。


从“跟随者”走向“创新者”


钛媒体app:从长周期看,医疗健康行业在一二级市场的炙手可热现象,是何原因所致?


盈科资本合伙人、生物医药事业部总裁施正政: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医疗健康是当之无愧的刚需产业,势必成为下一个十年甚至今后几十年的投资热点。


第一,人口老龄化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确定的结构性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拉动生物医药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二,中国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覆盖了全球1/5人口,由此释放了大量刚性需求;第三,随着我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14亿人口正从“生存型”医疗健康消费,快速升级为“品质型”消费,人均健康支出有广阔增长空间,比如与美国2020人均健康支出一万美元相比,仍然有10几倍的差距;第四,从退出渠道来看,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创业板、港交所18a,再加北交所,为医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并为投资者带来了顺畅的退出机制。虽然医药指数最近有所回调,但是拉长维度,最近10年医药指数的涨幅接近10倍。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首先,从技术角度,近年来医疗创新层出不穷,比如基因、细胞治疗、mrna等等,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受到全球投资人热捧。


产业层面,集采制度之后,从医药到器械,产业的思路发生很大变化。集采也倒逼医疗技术创新,去做全球首创、做同类第一(first-in-class),才能获得回报。


新冠疫 情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加速作用,让国家、乃至全世界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认知,也提高了全民的健康认识。


钛媒体app:近年来,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风向发生了哪些变化?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经纬创投:后疫 情时代,在战胜疾病、健康和长寿这种刚性需求方面,整个医疗行业开始高度重视从研发到销售每一环节的突破与效率提升。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是散发式创新,它难以被巨头垄断,而它的上游cro与下游支付端,则是越大越强。


盈科资本合伙人、生物医药事业部总裁施正政:很明显,近年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风向是紧跟并且放大了国家层面政策的变化。比如集采政策的出台和常态化,未盈利企业ipo政策的出台,以及科创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的公布等,都带来投资热点的转变甚至震荡。特别是,2021年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后对整个医药产业和投资理念所带来的冲击。这与盈科资本自始至终坚持的“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的投资宗旨不谋而合。


曾经市场上项目大多一度是“跟随式”创新,做“me too”产品,比如创新药主要集中于热门靶点,同质化严重,有些“创新”并不创造真正的临床价值。而在“《指导原则》后时代”,我们生物医药团队很明显的发现很少见到“me too”/”me better”的bp了,而最多出现的项目关键字是“同类第一(first in class)”和“同类最优(best-in-class)”。但是我们也要发挥专业特长,谨慎评估,主要是看一个药物或器械产品能不能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而实现临床价值。严格意义上说,“first in class”是一个产品成功上市后被追认的,而“best in class”是黑天鹅事件。


另一个投资风向是鼓励企业“出海”,从对外授权许可(license out)做起,最终产品获fda批准上市,虽然在国际化进程上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医疗行业和中国过去很多行业的发展模式都是一样的,先从渠道、模式创新起步,然后逐步往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逐渐用创新技术去解决问题。最近几年,整个行业对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从投资领域来看,从投传统的小分子、大分子药物转向投新兴生物技术(基因治疗、基因编辑、核酸药物、细胞治疗)及新modality(多抗、多肽/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protac),与国外认知差在不断缩小。从投资环节来看,随着新兴技术从高校转化的频率加快,投资阶段不断前移,行业在学习美国风投孵化模式,从投顶级工业研发人才转向投顶级科学家。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首先,中国医疗健康投资越来越回到科学的基本面;其次,医疗投资回到行业本身,即需要从科学推进到临床,再推出真正的商业化产品,贯穿临床和产业。最后,医疗一直是细分市场,未来一定是在细分领域充分地挖掘能够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


资本“围剿”高壁垒、强创新项目


钛媒体app:医疗健康行业之中,您更看好哪些细分赛道?理由是什么?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我们在生物医药领域是全赛道布局,选择有产业化前景和商业逻辑成立的先进技术。比如,我们几年前投的基因治疗治疗领域,今年已经看到有产品获批上市,近两年布局较多的基因治疗、新型疫苗、rnai这些都是具备较好成长性和产业化前景的领域。


尽管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火热,北极光仍然坚持早期科技的投资策略。在我负责的生物医药领域同样是“投早、投高、投差异”。具体而言,首先是前瞻性地预判技术,在大浪到来之前看准赛道;其次,在高门槛的生物医药赛道之上,寻找技术壁垒高、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再者,布局创新、差异化竞争力强,而非“me too”型企业。


经纬创投:经纬一直重视大医疗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最近几年更是加速重仓医疗。在大逻辑上,投资的重心是关注技术平台的突破在各个疾病领域的应用,抓住全球各个技术平台针对不同疾病在探索期(颠覆性技术的出现)、萌芽期(概念初步验证)和突破期(初步有同类产品上市)的早期机会。


基于对新型生物技术的理解,经纬在产业链的中间创新药领域,扎下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偶联和降解药物、下一代靶点(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新冠疫苗等几个据点,然后围绕据点横向扩大,覆盖更多技术流派,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生态。


盈科资本合伙人、生物医药事业部总裁施正政:从医药创新数量及对全球的贡献来看,中国医药行业的整体水平已经从第三梯队进入到第二梯队。但是跑步的速度是参差不齐的,我们更看好那些能尽快进入“并跑”甚至“领跑”位置的细分赛道。


第一,在代差较小的新兴技术领域,如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adc、干细胞与再生医学、ai制药等,中国具备资金和cxo优势,有机会通过高效试错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领域,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等,以及中国发病率较高的“罕见病”,其治疗药物的开发,因为占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中国有望先实现突破。


第三,是跨界创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各类硬科技、与生命科学跨界融合,可能产生新一代的颠覆产品,国内拥有大量优秀工程师、医药研发专业人才,在涉及多学科的跨界创新领域我们可能会有新突破。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共同构成了医疗创新的源泉。我们看好这些技术的汇集点,所诞生的创新驱动的医疗科技企业。





ai 医疗领域,除ai医疗影像,未来,ai制药领域的早期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手术、ai与智能的结合等方面,相信仍会有诸多单点突破。


制造 医疗方面,看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医疗的结合。例如,器械和ivd方面,本身与制造就是天然的结合;新药研发方面,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将带领新药的生产制造过程走向智能化、无人化,新材料也将对药品递送、制剂起到推动作用;机器人应用于医疗,除了手术机器人等临床方向,也会在上游生产、下游医疗服务等方面有广泛空间。


钛媒体app:2021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项目呈现融资阶段早、融资金额高现象,是估值合理?还是行业过热的传导效应?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2021年天使轮、a轮估值等同于以往b轮的估值,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赛道早期轮次平均估值翻了3~4倍。医疗健康项目的估值不断攀高,而业务进展却并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资本的大举涌入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创业、创新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加速着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是资本相争下行业的非理性繁荣,或埋下药企阵亡潮的隐患。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短期是过热的,在过去一两年里,疫 情推高了医疗领域的整体估值。这主要是因为行业热度较高,竞争激烈迫使回报率降低导致的。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对于估值问题,纵观医疗科技的发展,在投资的带动下,一定程度会加速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例如测序、蛋白等赛道,尽管有个别公司没有发展起来,但整体赛道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高估值可能是陷阱,核心考验企业能否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平台型技术,就需要做整合、合作、服务、转化,体现阶段性价值;治疗型技术,就需要推进临床,用临床数据在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价值。


钛媒体app:投资医疗健康项目的时候,我们更看重创业团队、创始人哪些特点?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北极光投资医疗健康行业已经超过十年,以我本人长期专注的生物医药领域为例,生物医药的本质是治病救人,因此北极光更看重团队的产业化落地能力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验证的先进技术。


经纬创投:第一,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我们持续看好通过高效改造细胞通路,在新药研发、细胞工程和高端生物制造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很早就坚决投入到合成生物学中,累计投资了超10家初创公司,包括恩和生物(bota bio),呈源生物(rootpath)、senti bio、启函生物、周子未来、元育生物等等。


第二,经纬非常重视全球领先的突破性技术。例如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公司优赛诺生物,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数据应该是全球范围内最领先的数据之一。以及3d打印药物公司三迭纪,全球仅有4个进入进入或完成注册申报的3d打印药物,而三迭纪一家公司就占了75%。


第三经纬非常重视国产替代机会。在器械、诊断方面,经纬除了收获了沛嘉医疗和科美诊断外,同时在手术机器人、心血管疾病的光学诊断、等领域持续投入,这些领域都有潜在的国产替代机会。


盈科资本合伙人、生物医药事业部总裁施正政:一般说来,投资人对医疗健康项目团队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有专业能力、又要有远见卓识、人格魅力和高超企业管理水平。但是主要通过他们的业绩来判断,有时候观察半年到一年,就能看出团队推进项目的速度,效率和风格了。团队也在锻炼中进步,有时一年后再沟通,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和自信的团队。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你是否拥有别人不具备的、积累了很多年的核心技术,这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关注技术到底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大、越痛,价值就越高,未来的市场就越大。第三个,我们希望团队要有创业精神,要具备成长为一个硬科技企业家的潜力。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首先,创始人必须在技术或者在产业有一个非常深的立足点。要么技术特别领先,要么产业有很深的号召力、很深的背景,才能聚到钱、聚到人,这是根本性的出发点。


第二,对团队的考察。看团队构成,背后是企业长期战略的体现,比如ai制药企业是把钱砸在临床、还是砸在算法上,背后体现的是公司长期发展的目标。


第三,医疗是长周期的事业,我们越来越强调公司在商业行为上的合规性。


下一个十年,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钛媒体app:相较于国外,如何看待国内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盈科资本合伙人、生物医药事业部总裁施正政:前面已经提到,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整体水平已经进入到第二梯队了。但是要跻身全球第一梯队,需要夯实行业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如基础科学强盛、资金充沛、人才丰富、监管体系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商业医保普及,以及产业链的规模化等等。


目前我们的人才、监管、资金等方面条件相对成熟,但基础学科体系建设仍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尚有较大探索空间,商业医保的普及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非常有信心,只要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国际市场为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在10年内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肯定能孕育出全球top20的国际化的企业,并且首发上市新药对全球的贡献率会达到10%。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我们国家整体起步是比西方晚的,现在还处于追赶阶段。虽然这些年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科研实力和国外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们还是以跟随式研发为主,接下来要继续加大投入,培育出更多创新企业和技术。其次是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高校内部重视成果转化且体系成熟,政 府基金大力扶持,风投机构早期介入进行孵化且长期持有,nasdaq和big pharma并购交易频发也能带来较高流动性。第三是国内外医疗支付体系不一样。国外商保支付体系完善,医保压力较小,对高价新药容忍度高,降低了商业风险。而国内主要为医保支付,人口众多导致医保基金压力巨大,对药价非常敏感,药物上市后商业方面风险较大。


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我们长期看好国内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需求端,全社会对医疗的强劲需求。一方面,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寿命预期的增加,带动对创新医疗手段、高品质药品和器械以及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未来十年,仍是医疗创新持续加速的十年,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包括从人才维度,今天也有越来越多从事计算机、材料、器械等领域的跨界专家进入医疗领域,前沿技术在一个新领域应用的时候,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医疗赛道拥有长长的雪坡,长期一定会出现价值回归。无论从企业还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短期泡沫、波动不影响长期趋势。


钛媒体app:2022年,医疗健康赛道是否会出现新的投资方向以及创业机会?


盈科资本合伙人、生物医药事业部总裁施正政:我们不主张单纯用前一年的投资热点推衍新的一年的投资热点和创业机会,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振荡起伏的。我们提倡前瞻性地布局,根据2030年代人类健康的刚需,倒推现在需要布局的疾病领域或赛道。比如看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提倡现在布局"衰老和退行性疾病"领域。其它类推,包括超级细菌/病毒感染,代谢病和肥胖,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难治性肿瘤的治愈等等。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整体的生物技术在走向微型化,从过去的器官层面,向现在的细胞层面演进,走向了精准医疗。同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速使更多新兴技术进入资本市场,可能会催生新的投资机会。其他科技方向如ai、数字化和医疗的结合,合成生物学兴起,新兴生物技术下游发展,以及中美关系变化带来的上游供应链发展,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创业机会。


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梁颖:相对于其他行业,国内医疗健康其实发展一直是跟欧美发达国家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过往两年,一些新技术带来了新机遇,所以在某一些赛道里面,比如ai 医疗、生命科学跟合成生物学,大家起点差不多,中国在逐步接近,或者有弯道超越国外的机会。但在一些比较偏传统的高端医疗器械,高质耗材等方面,其实中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看到新投资方向跟机会,一个是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尤其合成生物学,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创造新物种的大机会,未来有更多的投资跟创业机会。


联系凯发k8官网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62号关南福星医药园7幢7层1-8

027-82302765(市场销售咨询)

027-82302769  159-2709-3927(行政/采购咨询)

steadlive@foxmail.com

关注k8凯发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
- 护理师小梅
- 护理师小紫
k8凯发的技术支持: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