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肠癌的“首要元凶”已找到,告诫:查出这种息肉,趁早切除!-k8凯发 细数当代国人的焦虑源,疾病检查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头! 当你翻开检查报告的那一刻,心跳速度比高考查分还要刺激!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我们都对“癌”有发自内心的恐惧,任何出现在体内的新“赘生物”,都会让人联想到癌,比如息肉就是其中一种。它是出现在人体空腔器官上的良性肿瘤,无论是消化道、鼻腔还是宫颈,都可能会生长出息肉,而这其中最为高发的就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在临床上可大致划分为两种,也就是腺瘤与非腺瘤性息肉。通常情况下,非腺瘤性息肉不需要过度警惕,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们的癌变率极低,甚至是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地步,但是腺瘤性息肉却完全不同! 根据临床数据统计来看,在我国全部的大肠癌患者中,近80%都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 大肠腺瘤性息肉在临床上主要有三个种类: 1、管状腺瘤:这是所有肠道腺瘤中最为高发的一种,它本身属于良性息肉类型,但是其却有一定的癌变可能,数据显示,管状腺瘤10年内的癌变率约为5%。越是直径超过了1cm以上的管状腺瘤,后期癌变的几率也就会越大; 2、绒毛状腺瘤:这种腺瘤和前者比起来,病发率并不算高,但是它的恶变率却不容忽视。临床认为,大肠腺瘤越是含绒毛状成分越多的类型,其癌变率也就会越高。患绒毛状腺瘤的人,在10年之内的癌变率就可达到30~70%左右; 3、混合样腺瘤:所谓混合样腺瘤,就是同时拥有以上两种腺瘤特征的息肉,它的癌变率位于二者之间,十年之内可达到23%左右! 总的来说,越是直径生长较大、多发性腺瘤、含绒毛成分多的腺瘤,后期癌变率也就会越高。除了以上三个类型外,还有一种腺瘤需要提高警惕,它就是: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 遗传性腺瘤,顾名思义就是与遗传基因相关的良性疾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当下一代携带这种基因时,在其青少年阶段就可能会发病,结肠、直肠内都可能会出现多发性息肉,息肉数量甚至可以达到上百个,其危险性极高; 有相关的数据显示,如果遗传性腺瘤患者一直都未能发现病情、又或者是并没有进行科学治疗,那后期发展为大肠癌的几率基本就是100%。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也是造成大肠癌家庭聚集的最主要因素。 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45岁以上人群、长期保持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有腺瘤家族史、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就是大肠息肉的高危者。由于大肠息肉早期多没有典型症状,患者甚至是没有任何异常表现,所以对高危人群来说,应当定期进行肠镜筛查! 而一旦确诊为腺瘤性息肉,无论其直径大小、是否为多发性,都需按照医生建议及时切除治疗。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肠道腺瘤性息肉的复发率较高,所以手术切除也并不是一劳永逸,患者手术过后也需定期进行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