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承载直结肠癌早诊、早治、早筛未来-k8凯发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世界上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直结肠癌,占全球新确诊癌症总数的9.7%,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在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直结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因此人工智能、实时高性能边缘计算、动态医学影像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直结肠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早筛有重要意义。 消化道癌症一般以结、直肠癌与胃癌为主,其危险之处在于早期表现不明显,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相关症状、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其症状与很多不起眼的疾病相似,极容易忽略病情,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原先可能只是肠息肉,最后拖延成为癌症,患者因为疏忽而付出巨大代价。 调查显示,得病前: ❖ 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直结肠癌的高危因素 ❖ 85%的患者不了解直结肠癌早期筛查知识 ❖ 97%的患者未做过肠镜筛查 10个患者中8个确诊即中晚期: 据最新数据,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处于中晚期,其中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该数据来自“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项目于日前发布的中期结果。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消化道的检查至关重要。 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专家解释,造成首次确诊即为中晚期的一大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偏低,很多患者出现症状才去医院检查。专家呼吁,要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认知和早筛早诊意识,进而降低直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迄今为止,内镜检查是筛查肠道病变的最主要方法。但是,我国每年有上亿人次需要做消化内镜检查,但全国消化内镜医生只有不超过四万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的辅助内镜医生进行分析、处理,辅助医生筛查,才能极大地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存在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对消化内镜诊断水平亦良莠不齐:大城市的公立三甲医院,医生专业素养高,但一名影像科医生诊断一位患者至少需要20分钟,无法满足众多患者的排队问诊现实需求;而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医疗人员对复杂影像的处理能力、判断能力较为薄弱,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基层医院承担着大量的癌症筛查任务,需要降低误诊漏诊率,同时提高诊疗效率,进而提高综合医疗水平。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临床领域出现,对医生进行辅助诊断支持。虽然其诊断结果不能作为医疗诊断的最终结论,但在医生的诊断过程中可以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为医生提供参考,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医生减少误诊漏诊率。 目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已不再属新生事物,但其研究与应用多集中在肺部与乳腺疾病筛查领域,对于最难攻克的直结肠癌却发力甚少,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其更高的技术门槛,慧维智能核心技术团队深耕多年动态医学影像ai技术,选择消化道领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口,源于成熟的研发理念和算法模型,同时慧维智能拥有专业的医务团队,收集、梳理、积累了海量“金标准”的动态医学影像数据,由高年资消化科医生精心标注有助于ai产品内镜帧探提升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进而帮助医生加快直结肠癌诊断,提高检出率。慧维智能坚信科技改变世界、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理念,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打磨产品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愈加成熟,消化道疾病的早筛将更加精准、高效,癌症也终将可以成为可控制、甚至可治愈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