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大肠癌年均新发25万例,预防大肠癌关键在这里!-k8凯发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因为发病原因类似,所以经常被人一同提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大肠癌的发病,分别占到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但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大肠癌发病人数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年均新发病人数达到了25.3万。由于人口基数大、防治意识弱等原因,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大肠癌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了。 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开始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专家分析,这与这些国家重视大肠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有着直接的关系。 1 大肠癌的一级防御 通俗的讲,就是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其中也包括对危险人群开展预防性用药的工作。 在大肠癌的一级预防中,在饮食生活方面需要做到: 1、少吃红肉、多吃鱼肉,常吃红肉(猪牛羊的肉和内脏)的人,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1.71倍,而经常吃鱼肉的人,大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了1.86倍; 2、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每天保证吃到500克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大幅度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特别是结肠癌的发病率; 3、戒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大肠癌的发病率高1.2倍; 4、控制体重,对于身体肥胖者来说,每增加1公斤的体重,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0.6倍。 此外,针对大肠癌的高风险人群,预防性的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钙剂和维生素d等药品,也可以降低约30%的大肠癌发病率。使用预防药物,需要得到医生的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服用。 2 大肠癌的二级防御 所谓大肠的二级预防,其实就是针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开展大肠癌的医学筛查工作,这是欧美国家近20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大肠癌的医学筛查方法有很多,早期的有钡灌肠法,常见的有:全结肠镜、纤维乙结肠镜、大便隐血检查等。仅是较为简便的大便隐血检查,就能降低约三分之一的死亡率。 一个人需不需要接受大肠癌的二级预防,就要判断他是不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一般来讲,80%的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都在45-75岁范围内。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只要符合以下一个条件,就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l 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 l 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 l 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 (2)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4)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5)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6)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7)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hnpcc)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3 大肠癌的健康建议 结合我们的国情和大肠癌的发病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请您关注。 1 生活建议: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2 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检查(fobt),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