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龙珠软膏用于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k8凯发龙珠软膏用于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 文章发表于:《医药导报编委会成立大会暨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作者:张丽华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 本文由网友“孤舟蓑笠翁”推荐(请勿转载) 【摘要】 目的:观察龙珠软膏对肠造口周围皮炎的疗效,并探讨正确的使用方法。 方法:将皮炎前期(0或1度)即开始给予龙珠软青的病例32例,与相同数量先不用药的病倒作对照观察其皮炎发生及进展情况。 结果:用药组的皮炎控制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龙珠软膏的使用 ,在肠造口周围的皮肤护理中,对造口周围的皮炎能起到治疗及预防作用。 【关键词】龙珠软膏;肠造口;皮炎;护理; 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以大便渗深引起的刺激性皮炎居多[1],由于排泄物的刺激或造口用品的损伤等原因,造口周围皮肤出现潮红、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形成溃疡皮损,严重的皮炎也可能影响造瘘创口的愈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在造口周围的皮肤护理中,使用龙珠软育防治造口周围皮炎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3 月~2008年3月,在本科行肠造口术的全部病例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65岁。miles 手术后水久性乙状结肠造口25例,hartmann氏手术后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3例,dixon手术后暂时性横结肠造口3例,全结肠切除术后永久性回肠造口1例。同时选择不使用龙珠软膏的肠造口病例作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6~88岁,平均61岁;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29例,暂时性横结肠造口2例,永久性回肠造口1例。两组病例,从发病年龄,所患疾病,造口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上述病例术后,待人工肛门开始排便,每次待大便排空后,用0. 9%氯化钠溶液洗造口周围皮肤,软纸吸干水分,为防止软膏沾染处影响肛门袋的粘贴,先用一自制纸垫放置于准备贴人工肛门袋的位置, (纸垫的内径开口与肛门袋的内径相等) ,再在纸垫与肠造口间的皮肤上均匀涂抹一层龙珠软膏,软膏不宜涂得过厚,每次用量在2 ~3 g,移除纸垫,在该位置贴上肛门袋。再次排便后重复上述操作。每次用药前,仔细检查造口周围皮肤,若局部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性皮炎征象时,加用皮炎平外用;若局部皮肤渗液较多时,先用3%的硼酸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湿敷,等渗出减少后再使用龙珠软育;若肛门袋粘贴处发生皮炎时,暂时性停用肛门袋,造口周围皮肤涂以龙珠软音,局部仅以纱布覆益,便后及时更换。 2. 结果 32例用药组患者中,发生i或i度皮炎(皮肤红班,明显红班,斑状湿性皮炎)5例,用药3 ~5 d后消退;过敏性皮炎1例,加用皮炎平后治愈。无中度以上皮炎发生。32例对照组病例中,发生i或i度皮炎11例,皿度皮炎(融合性皮炎、凹陷性水,肿散在性表皮破溃)4例,过性皮炎2例,无重度皮炎病例发生。对照组病例中发生皮炎第2天开始亦用龙珠软膏治疗,3~7d后缓解,2例过敏性皮炎使用皮炎平治疗后好转。治疗组皮炎发生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皮炎的严重程度亦较对照组为轻。 3. 讨论 研究认为,刺激性皮炎的病因是皮肤的防御机机制被破坏,有害物质穿透皮肤,破坏皮肤屏障而形成[2]肠造口排出物中含有消化酶,可腐蚀肠外组织,皮肤被肠液侵蚀造成糜烂,可导致剧烈的疼痛、红肿、尤其是回肠造口的排泄物刺激性大,其中蛋白酶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一旦与皮肤接触,1 h内即可引起红斑,数小时即可引起皮肤表面溃疡[3]。龙珠软膏由麋香、硼砂、炉甘石、冰片、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等名费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及镇痛的功效[4]。麝香、牛黄具有抗炎杀菌作用,硼砂、炉甘石解毒防腐作用,冰片具有收敛、局部镇痛作用,亦能明显减少创面分泌物,控制创面感染从而加速创面愈合。陈锦等报道[1]肠造周围皮炎 发生率为3.8% ~26.9%。沈蓉蓉等[5]报道为42% ,实际临床观察中,i度以下,轻微皮炎发生率远高于此比率,大多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初次受大便水液刺激时都会有此反应。因而,龙珠软膏的使用,在肠造口周围的皮肤护理中,不但能起到对i度以上皮炎的治疗作用,也能预防轻微的皮肤改变向严重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锦.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61 - 62. [2]刘立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治疗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05 ,19(11) :2309. [3] 徐红莲,王汉涛.造口周围粪性皮炎的治疗[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 ,12(1):13. [4] 张林.龙珠软膏在临床皮肤科的应用[j]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4 ,2(11) :756. [5] 沈蓉蓉,孙惠芳,毛雅芬洁又神药物治疗人工肛门周围炎的效果观察[j] .外科护理,2006 ,12(22) :2096. |